All-on-4 費用差很多?從植體、假牙材質到醫師技術,一次弄懂價格差在哪

目錄

前言

做 All-on-4 的患者最容易遇到的困惑就是:「為什麼同樣是全口重建,費用差到十幾萬甚至數十萬?」
「有些診所 30 萬,有些卻要 60、70 萬,我到底要相信哪一家?」

all-on-4費用

其實 All-on-4 的費用並不是亂喊,而是與 植體品牌、假牙材質、手術技術、數位設備、是否包含補骨
甚至是否由專科醫師執行等因素有關。

這篇文章會幫你拆解:

  • 為什麼 All-on-4 價差這麼大?
  • 哪些項目「不能省」?
  • 哪些項目是「可依預算調整」?
  • 如何判斷價格合理?

看完後,你會清楚知道該怎麼選,避免花了錢卻沒有得到穩定、安全的重建效果。

All-on-4 一般多少錢?平均落在 30~60 萬之間

✔ 實際行情區間:單顎 30–60 萬,全口 60–120 萬

費用差異取決於:

  1. 植體品牌
  2. 假牙材質(臨時牙+正式牙)
  3. 醫師技術與專科背景
  4. 是否使用數位導航
  5. 手術是否包含拔牙、補骨、舒眠麻醉

費用並不是越便宜越好,而是要「反映在給你的材質與技術」。

All-on-4 費用差在哪?五大關鍵一次拆

all-on-4費用

以下逐項分析:

① 植體品牌(最影響成功率,也是費用最大差異)

植體就像房子的地基。
世界品牌與低價品牌,成本差到數倍。

常見植體品牌比較表

品牌 國家 特點 價格等級
Nobel Biocare(瑞典) 全球頂尖 All-on-4 原廠發明、穩定度最高、售後完善 $$$$
Straumann(瑞士) 世界前二大 骨整合極快、穩定度高 $$$$
Astra(瑞典) 知名大廠 抗菌設計、穩定性高 $$$
韓系植體 韓國 中價位、適合預算有限者 $$
低價非品牌植體 中國/其他 資料少、成功率較不穩定 $

✔ 選擇建議

  • 追求最穩定:Nobel / Straumann
  • 預算有限但要安全:Astra / 日系 / 韓系品牌
  • 不建議:無品牌或便宜到異常的植體

② 假牙材質(臨時牙 × 正式牙)是價格第二大差異

All-on-4 會做:

  1. 臨時牙(手術當天裝)
  2. 正式牙(3–6 個月後製作)

正式牙材質差異,就會造成費用差。

假牙材質比較表

假牙材質 特點 適合族群 價格
PMMA(臨時牙常用) 輕、外型自然、耐用度普通 手術後過渡期 $
金屬+壓克力(正式牙) 堅固、成本較低 預算有限者 $$
金屬+瓷(正式牙) 偏硬、外型自然 咀嚼力較高者 $$$
一體成型全瓷 / 氧化鋯(頂級) 超耐用、外觀最自然、不易染色 想用 10–20 年 $$$$

✔ 若你想「一次做好用久一點」

全瓷、氧化鋯 > 壓克力

③ 醫師技術與專科背景(差異可高達十幾萬)

不是所有牙醫都擅長 All-on-4。

以下會讓費用不同:

  • 是否為 北美、歐洲植牙專科
  • 是否有 全口重建經驗
  • 手術量是否高
  • 是否使用 數位全口規劃
  • 是否採微創手術(減少併發症)

✔ 這筆費用很值得

因為 All-on-4 是大型手術,「醫師的手」決定成功率與穩定度。

④ 是否使用數位導航(是否多 3–8 萬)

數位全口導航包含:

  • 3D 顎骨斷層掃描
  • 植體位置精準規劃
  • 導航導板製作
  • 數位假牙設計(CAD/CAM)

優點:

  • 傷口更小
  • 手術時間更短
  • 植體成功率更高
  • 假牙咬合更準

✔ 推薦一定要選

省去導航反而會提高術後問題機率。

⑤ 舒眠麻醉、補骨、拔牙…額外項目也會增加費用

可能額外需要的費用:

  • 舒眠麻醉:10,000–25,000
  • 拔牙:依顆數計
  • 補骨(視狀況):5,000–30,000
  • 臨時牙斷裂重做:部分診所需額外收費

all-on-4費用

為什麼有些診所 30 萬,有些卻要 60 萬?(真實拆解)

✔ 30 萬等級(單顎)

  • 韓系或中階植體
  • 金屬+壓克力牙
  • 基本手術
  • 偶爾需要補骨

✔ 50–60 萬等級(單顎)

  • Nobel / Straumann 頂級植體
  • 數位導航+專業麻醉團隊
  • 全瓷正式牙/氧化鋯
  • 專科醫師大量經驗
  • 微創手術+低風險
  • 全口咬合重建規劃完整

哪些費用可以省?哪些不能省?

不能省的

  • 植體品牌
  • 正式牙材質
  • 醫師技術與手術經驗
  • 數位導航

這些影響成功率與使用年限。

可依預算調整的

  • 舒眠麻醉
  • 正式牙材質等級
  • 補骨範圍(看狀況)

泉玥牙醫團隊提醒:別用「最便宜」選全口重建

全口重建不是一次性的美觀,而是:

  • 要用 10 年、20 年
  • 要「咬得動、不壞掉、不卡食物」
  • 要避免植體失敗、骨吸收、咬合崩壞

便宜不一定壞、貴不一定好,
但能不能「咬得動、用得久」,
決定於:植體選擇 × 正式牙材質 × 醫師的規劃能力。

FAQ 常見問題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