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牙好還是假牙好?專業牙醫教你怎麼選最適合的修復方式

目錄

前言

當牙齒缺損後,除了影響外觀與咀嚼功能,長期下來還可能導致牙齒傾斜、骨質流失,甚至改變臉型。這時候,多數人會在「植牙」與「假牙」之間猶豫不決:到底哪一種比較好?植牙真的能永久使用嗎?假牙是不是比較便宜卻不耐用?其實,兩種修復方式各有優缺點,適合的對象也不同。泉玥牙醫團隊提醒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口腔重建方式,不僅要考量價格,更要依據牙齦健康、骨質條件與生活習慣做整體評估。接下來,我們將帶你深入了解植牙與假牙的差異、比較與適用族群,幫助你在眾多選項中,做出最安心的選擇。

植牙是什麼?原理與特色說明

植牙(Dental Implant)是一種以「人工牙根」取代缺失牙齒的修復方式。醫師會在齒槽骨內植入鈦金屬植體,等待骨頭與植體密合後,再在上方裝上仿真牙冠,形成與真牙幾乎相同的結構。這樣的設計能提供穩定的支撐力與自然的咬合感,讓患者重新找回完整笑容。

現代植牙技術已非常成熟,根據臨床研究,其成功率可達九成以上。與傳統假牙相比,植牙最大的優點是不需磨損鄰近健康牙齒,且在外觀與咀嚼功能上更接近自然牙。若能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與定期回診,植牙的使用年限可長達十年以上。

泉玥牙醫團隊補充,植牙手術雖為微創處理,但仍需評估骨質密度、牙周健康與身體狀況。合格的醫師會先透過全口X光與3D電腦斷層影像進行規劃,確保植體位置精準、安全,讓術後恢復更順利。

假牙是什麼?分「活動式」與「固定式」兩種

假牙(Dentures)是最常見的牙齒修復方式之一,主要分為「活動假牙」與「固定假牙」兩種。它的原理是利用鄰近牙齒或牙齦黏膜作為支撐,藉由人工牙齒恢復外觀與基本咀嚼功能。

活動假牙可自行摘戴,適合多顆或全口缺牙者,製作速度快、費用相對較低。常見的材質有樹脂與金屬,可依預算與舒適度選擇。不過,由於活動假牙是以牙齦支撐,咬合力會比真牙弱一些,長期配戴也可能造成牙床萎縮或鬆脫。

固定假牙(牙橋)則是將缺牙兩側的健康牙磨小後作為支柱,透過連結的人工牙冠固定在上方。外觀自然、穩定度高,但因需磨損鄰牙、且清潔難度較高,使用前仍須由醫師評估鄰牙健康狀況。

泉玥牙醫團隊提醒,假牙雖能快速恢復外觀,但若未定期調整或清潔不當,容易產生口腔異味與牙周問題。定期回診檢查、正確的清潔習慣,才能延長假牙的使用壽命。

植牙 vs 假牙差在哪?功能與舒適度全面比較

想知道植牙與假牙到底差在哪裡?從外觀、咀嚼力、清潔保養到費用,都各有優缺點。若要恢復接近真牙的穩定度與自然度,植牙確實表現更佳;但若預算有限或全口缺牙,也可考慮活動假牙或混合式方案。以下整理出兩者的實際比較:

比較項目

植牙

假牙(活動式/固定橋)

外觀自然度

幾乎與真牙相同,不易被察覺

視材質而定,部分活動假牙略有異感

咬合力

接近真牙,可正常進食堅硬食物

活動假牙咬合力較弱,固定假牙較穩定

使用年限

10–20年,保養良好可更久

5–10年,需定期更換或重製

是否需磨牙

不需磨鄰牙

固定假牙需磨鄰牙

清潔保養

與真牙相同,使用牙刷與牙線即可

活動假牙需拆洗、固定假牙需特別清潔

手術需求

需植入人工牙根

不需手術

恢復時間

3–6個月

2–4

費用

較高(依部位與材質而異)

較低、製作時間短

泉玥牙醫團隊表示,選擇修復方式不應僅以費用為考量,還需兼顧口腔條件、使用習慣與長期維護。若牙周健康、骨質足夠,植牙能帶來更長遠的穩定性;但若骨質不足或需臨時恢復外觀,假牙仍是安全實用的選項。

不同族群的選擇建議

每個人的口腔條件與生活習慣不同,適合的修復方式也不一樣。以下整理出常見族群在選擇植牙或假牙時可參考的方向,幫助你更快找到最合適的方案:

族群類型

建議選擇

原因與建議說明

年輕族群(30–50歲)

植牙

骨質條件佳、恢復力強,植牙可長期維持穩定;早期重建能避免骨質流失與鄰牙傾斜。

銀髮族(60歲以上)

活動假牙或全口植牙(All-on-4

若骨質流失明顯,可先使用活動假牙恢復外觀與咀嚼功能;若身體狀況許可,可考慮All-on-4全口植牙改善配戴穩定度。

單顆缺牙者

植牙

不需磨損鄰牙,外觀與功能最接近真牙。

多顆缺牙者

混合式治療(植牙+牙橋)

可減少植體數量、兼顧美觀與支撐力,醫師會依照缺牙位置與骨質條件設計。

預算有限者

活動假牙

製作時間短、費用較低,可視為過渡性方案,後續再考慮植牙重建。

泉玥牙醫團隊提醒,並非每位患者都適合立即進行植牙。若牙周狀況不穩定、糖尿病控制不佳或吸菸量大,應先進行牙周治療與生活習慣改善,再評估是否進行人工植牙。唯有在健康的口腔環境中,修復結果才會長久穩定。

泉玥牙醫團隊專業提醒

選擇植牙或假牙,最重要的不是哪一種「比較好」,而是「哪一種最適合你」。泉玥牙醫團隊在臨床經驗中發現,許多患者在初期只考量費用或外觀,忽略了骨質狀況、牙周健康與口腔清潔習慣,導致修復後出現鬆脫或發炎的問題。

在泉玥牙醫,每一次的重建都會先透過全口X光、3D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,確認骨量、神經與鼻竇位置,再由醫師進行完整評估,為患者量身規劃最適合的修復方式。若牙周條件不足,團隊也會建議先進行牙周治療、補骨或植骨手術,確保植牙穩定度與長期成功率。

泉玥牙醫團隊強調,口腔修復是一場「長期投資」,唯有兼顧健康、功能與美觀,才能真正恢復自然笑容與生活品質。無論是植牙還是假牙,專業評估與術後保養,都是讓修復結果穩定的關鍵。

術後照護與保養重點

不論是植牙還是假牙,術後照護與日常清潔都是影響使用壽命的重要關鍵。泉玥牙醫團隊提醒,只要維持良好的清潔習慣與定期回診,大多都能讓修復效果維持多年穩定。

植牙的照護重點:
1、手術後一週內避免用力咬合:應採軟質食物,避免刺激性飲食。
2、清潔方式與真牙相同:可使用軟毛牙刷、牙線與沖牙機維持牙齦健康。
3、定期回診檢查:建議每3–6個月回診,由醫師檢視植體與牙周狀況。
4、戒菸、控制糖分攝取:吸菸與糖尿病都會增加植體發炎與失敗的風險。
5、假牙的照護重點:活動假牙需每日拆洗:避免食物殘渣堆積導致異味或細菌滋生。
6、固定假牙重點在「牙縫清潔」:建議使用牙線穿引器或沖牙機清除牙橋下方的死角。
7、定期回診調整鬆緊度:活動假牙可能因牙床萎縮而鬆脫,需每半年檢查一次。
8、避免過硬食物與夜間配戴:可減少壓力點造成的牙齦疼痛與摩擦。
9、泉玥牙醫團隊強調,若發現假牙鬆動或植牙區出現紅腫疼痛,應立即回診處理。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是維持口腔長期健康的關鍵。

價格比較與長期投資角度

許多人在考慮牙齒重建時,最在意的就是費用問題。事實上,植牙與假牙的價格差異確實明顯,但若從使用年限與後續維護成本來看,植牙往往是更長期且穩定的投資。以下是兩者的參考比較:

項目

植牙

假牙(活動式/固定式)

平均單顆費用

NT$60,000–120,000(依材質、部位與手術複雜度而異)

固定假牙:約 NT$20,000–50,000/活動假牙:約 NT$10,000

使用年限

10–20年,保養良好可更久

5–10年,視使用習慣與口腔變化而定

維護費用

主要為定期洗牙與回診檢查

需不定期重製、調整或更換假牙

舒適度

高,接近真牙

中等,需時間適應

長期成本

初期投入高,但長期更穩定

初期便宜,長期可能需多次重製

泉玥牙醫團隊表示,若以「十年使用」為單位評估,植牙的平均年成本往往比假牙更低。雖然初期花費較高,但穩定度與舒適感更佳,也能減少因假牙不合導致的後續醫療支出。若預算有限,也可與醫師討論分期植牙或混合式治療方案,逐步完成修復。

FAQ常見問題

Q1:植牙會痛嗎?恢復期多久?
A:現代植牙採微創技術,手術過程會在局部麻醉下進行,大多僅有輕微腫脹或痠感。術後約3至5天可逐漸恢復,整體癒合期約3至6個月,視骨質條件而定。

Q2:年紀大了還能做植牙嗎?
A:可以。是否適合植牙與年齡無絕對關係,重點在於骨質密度與牙周健康。泉玥牙醫團隊建議長者術前應進行完整X光與電腦斷層評估,確認骨量足夠再規劃手術。

Q3:假牙會不會鬆?多久需要重做?
A:活動假牙因牙床會逐漸萎縮,約3至5年可能需調整或重製;固定假牙若鄰牙健康、清潔得當,使用時間可達10年左右。定期檢查可延長使用壽命。

Q4:植牙後可以吃堅果或咬骨頭嗎?
A:待植體與骨頭完全密合後,理論上咬合力與真牙相近,但仍建議避免經常食用過硬食物,以免損傷牙冠或植體。

Q5:牙齦萎縮或骨質流失,還能做植牙嗎?
A:若骨質不足,可透過補骨或鼻竇增高術改善條件,再進行植牙。泉玥牙醫團隊在術前會完整評估,確保植體穩定與安全性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