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體周圍炎怎麼治療?雷射有用嗎?牙醫師完整簡單解析!
植牙後本該是恢復自信笑容的開始,
但若清潔不確實、定期回診中斷,植體也可能「發炎鬆動」,
這種情況就稱為「植體周圍炎」。
今天這篇文章,將從症狀判斷 → 治療方式 → 雷射效果 → 如何預防復發,
一次幫您釐清疑問,安心面對治療過程。
⸻
🔎 植體周圍炎是什麼?有哪些症狀?
植體周圍炎(Peri-implantitis)是指人工植牙周圍的牙齦與骨頭發炎、流血、甚至骨吸收退化的情況。
常見症狀包括:
• 植牙區牙齦紅腫、流血或流膿
• 刷牙時疼痛或出血
• 口中有異味、金屬味
• 植牙部位搖動、鬆動感
• X光可見骨頭萎縮
若不即時處理,最終可能導致植體脫落、植牙失敗。
⸻
💡 植體周圍炎怎麼治療?依照嚴重程度分階段進行
植體周圍炎不像一般蛀牙,只靠洗牙就能解決,治療會根據發炎程度調整方式。
🔸 初期發炎(牙齦紅腫、未見骨吸收):
• 機械性清創(去除牙菌斑)
• 超音波震動+空氣磨砂機清潔
• 局部消炎漱口水、抗生素搭配
🔸 中期(出現輕度骨吸收):
• 牙周翻瓣手術:打開牙齦清除深層感染源
• 雷射消炎輔助治療(如 Er:YAG 雷射)
• 局部抗菌凝膠注入
🔸 重度(骨吸收明顯、植體部分鬆動):
• 植體移除 + 骨再生手術(GBR)
• 必要時重新植牙
⸻
💥 雷射治療植體周圍炎,有效嗎?
是的,臨床研究顯示:
雷射能精準破壞細菌生物膜、降低炎症反應,同時保護植體表面結構。
目前常用的雷射包括:
• Er:YAG 雷射:溫度控制佳、不破壞植體表面
• Nd:YAG 雷射:滅菌深度強,但熱能較高,須經驗操作
在 不適合立即手術 或患者有慢性疾病(如糖尿病)的情況下,
雷射是安全又效果穩定的中度周圍炎首選輔助治療方式。
👉 想了解我們診所使用的雷射設備?請參考:我們的植牙與牙周治療技術
⸻
🔐 為什麼會發生植體周圍炎?如何預防才不會復發?
常見原因:
• 清潔不徹底(特別是牙橋與假牙底部)
• 抽菸、糖尿病
• 長期未回診追蹤
• 植體位置設計不良
預防方法:
• 正確使用牙線、牙間刷、沖牙機
• 每半年定期回診檢查植體穩定性
• 改善生活習慣(控糖、戒菸)
• 選擇有經驗的植牙醫師規劃初始治療
📌 延伸閱讀:
👉 植牙後如何正確清潔與保養?
👉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植體發炎?
⸻
✅ 總結:早期治療 + 雷射輔助 = 避免植體失敗的關鍵
植體周圍炎雖然令人擔憂,但透過正確治療、及早發現、專業雷射處理,
多數患者都能穩定控制炎症、延長植體壽命。
若您有以下情況,建議盡快就醫檢查:
• 植牙區持續出血或腫脹
• 有異味、刷牙時痛
• 感覺植牙「有點鬆」
⸻
📞 預約專業檢查:
林楚喬醫師團隊提供植體周圍炎評估、雷射治療與再生牙周手術,
針對每位患者給予客製化方案,幫助您守住植體健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