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牙前為什麼要先治療牙周病?專業醫師解答

開場懸念:看似簡單的植牙,為什麼需要這麼多前置作業?

許多人以為只要缺牙了,直接植牙就可以解決問題。但實際上,在植牙治療前,「牙周健康狀況」的評估與治療,扮演了關鍵角色。忽略牙周問題就植牙,不僅可能造成手術失敗,還可能導致新植牙提早脫落!

作為臨床經驗豐富的植牙醫師,我們經常遇到患者因為未處理牙周病,導致植牙後發炎、骨流失,甚至失敗必須重新手術。
那麼,到底為什麼植牙前一定要處理牙周病?讓我們從專業角度深入解析。


什麼是牙周病?為什麼會影響植牙?

牙周病是一種牙齦及支撐牙齒的骨骼發炎性疾病,主要成因是牙菌斑堆積,進而引起牙齦紅腫、出血,甚至骨質破壞。

植牙需要將人工牙根植入顎骨內,若骨骼和牙周組織本身已經被牙周病破壞:

  • 植體周圍的骨量不足,無法穩固植體
  • 手術後容易出現植體周圍炎(peri-implantitis)
  • 骨吸收加速,導致植牙提早失敗

簡單來說:**健康的地基,才能撐起堅固的建築。**如果基礎已經病變,即使強行植牙,也無法確保長久成功。


醫師觀點:植牙前牙周治療的重要流程

在植牙手術前,專業牙醫會進行以下流程,確保植牙的長期成功率:

1. 牙周健康評估

透過牙周探針測量牙周袋深度、牙齒動搖度、牙齦出血指數,並搭配X光片檢查骨質流失情形。

👉 醫師提醒
即使患者自覺牙齒「不痛不癢」,輕度或隱性的牙周炎也可能已經存在,不可忽略。

2. 深層清潔(Scaling & Root Planing)

針對牙根表面、牙周袋內部進行深層刮除與平整,徹底移除牙結石和牙菌斑。

3. 牙周手術(必要時)

若牙周袋過深、骨質嚴重流失,可能需進行翻瓣手術(Flap Surgery)、骨補骨手術等,恢復牙周組織的健康基礎。

4. 穩定觀察期

牙周治療後,至少需要觀察6週至3個月,確認牙齦健康、骨質穩定,才適合規劃植牙手術。


植牙前不處理牙周病,可能面臨什麼後果?

如果患者抱持「快點植牙就好」的心態,忽略牙周問題,後續可能出現以下情形:

問題影響
植體周圍炎植牙周圍的牙齦組織發炎、流膿,導致骨質破壞
植體鬆動脫落缺乏健康骨質支撐,植體無法牢固植入,最終鬆脫
重複手術增加風險需拔除植體,二次補骨手術,耗費時間、金錢與身體負擔
其他牙齒惡化牙周病細菌擴散,影響鄰近自然牙與其他植體

👉 醫師提醒
植牙成功不只靠技術,**生物環境(牙周健康)**才是植牙長壽的真正關鍵。


什麼樣的人植牙前特別需要注意牙周治療?

以下族群在植牙前,更需要仔細檢查牙周狀況:

  • 曾經有牙周病治療史者
  • 有牙齦紅腫、出血、牙縫變大的現象
  • 吸菸、糖尿病患者(影響傷口癒合與牙周健康)
  • 本身骨質條件不佳者(如骨鬆患者)

專業醫師會根據每位患者的口腔情況,量身訂製個別化的植牙計畫,而不是一體適用。


真實案例分享:一位忽略牙周病的患者故事

我們曾經遇到一位50多歲的男性患者,因前牙缺牙多年,急於想植牙美觀。初診時發現其牙周袋深達6mm,牙齒動搖,建議先做牙周治療。

但他一心只想「快點植牙」,堅持跳過牙周處理,結果手術後僅一年,植牙部位出現嚴重植體周圍炎,不得不拆除重做。

這個過程,不只增加了數倍的治療費用,患者也承受了更多痛苦與恢復期。


小結:穩固牙周,為植牙成功鋪路

健康的牙周組織,是植牙成功的必要條件。

不要為了一時快速,而忽略了植牙背後更重要的基礎建設。
找到專業且注重牙周管理的植牙醫師,讓你的植牙療程從一開始就站在成功的起跑點!


延伸閱讀推薦


參考文獻

  • American Academy of Periodontology. (2023). Dental Implants and Periodontal Health.
  • Lang, N. P., & Berglundh, T. (2011). Periimplant diseases: where are we now? – Consensus of the Seventh European Workshop on Periodontology. 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.
返回頂端